信用债违约多发 企业再融资成本抬升

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已经出现6只信用债违约。专家指出,在当前利率上行和非标渠道受限背景下,融资环境从紧,企业再融资成本抬升。整体来看,虽然2018年部分信用债风险或逐步暴露,但不至于形成大规模债务违约潮。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应坚持打破刚性兑付,完善违约后续处理机制。

6只信用债现违约

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已有6只信用债出现违约,涉及大连机床集团、丹东港集团、亿阳集团和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四家发行人。

其中,大连机床由于在2017年11月10日被大连中院依法裁定进入重整程序,目前重整工作仍在进行中,旗下“16大机床MTN001”和“15机床PPN001”两期债券不能按期足额兑付利息,构成实质性违约。

丹东港发布公告称,1月27日(逢节假日顺延至1月29日)为“16丹港01”付息日,由于公司资金紧张,未能按期支付该期债债券利息1.1亿元。公司正积极筹措偿债资金,争取尽早完成兑付。而此前“15丹东港PPN001”应于1月13日付息及兑付本金,截至公告日未能筹集足额偿付资金,构成实质性违约。

尽管今年以来6只信用债出现违约在时间上相对密集,但在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看来,发行人相关风险一定程度上已经有所暴露,给市场带来的意外冲击相对有限。

潘向东表示,从发行人所处的区域来看,四家发行人有三家位于东北,区域经济下滑给相关企业带来的经营压力和流动性困境可能是主要原因。整体来看,在当前利率上行和非标渠道受限背景下,企业再融资成本和难度皆有提升,对部分企业资金链构成压力,也成为导致违约和评级降低的一个原因。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李佩珈认为,过去一段时间资金利率上行较快,流动性紧张使得债券违约现象更加频繁。而有些公司债务违约更多是由于盈利能力、经营状况不佳,前期债务安排又过于激进。在流动性偏紧情况下,过去以新还旧的模式以及通过再融资手段来持续债务滚动的方式受到一定冲击。

房企偿债压力凸显

总体来看,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2018年信用风险或抬升。

“虽然伴随工业品价格回升,2017年以来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普遍提升,信用状况整体改善,但进入2018年,边际上的改善趋缓,行业分化、区域分化和企业良莠不齐的问题将逐渐浮现。”潘向东认为,服务业企业在宏观经济降中趋稳的环境下,偿债能力整体应能维持稳定,但需警惕个别企业自身经营情况恶化带来的风险。同时,在金融监管加强和货币政策偏紧的背景下,企业再融资成本确实有所抬升,且非标融资渠道普遍受限,给企业的流动性管理增加了难度。因此,尽管2018年市场整体信用风险可控,但伴随刚性兑付的进一步打破,局部的信用风险可能逐渐浮出水面。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分析师余璐认为,在经济增速放缓、金融监管趋严的大环境下,2018年信用风险或整体上扬。金融强监管趋势已成定局,货币政策仍将维持稳健中性,企业整体融资环境会继续维持偏紧格局。与此同时,根据中诚信国际测算,预计2018年实际需要偿还的信用债规模约为5.3-5.5万亿元,企业再融资压力仍然不小。

从行业来看,潘向东指出,2018年地产债偿还量创新高,地产行业偿债压力凸显,因此需要警惕拿地规模较大、融资渠道有限、现金流紧张的中小房地产企业可能出现的违约风险。部分盈利能力较弱、现金流状况不佳的中下游民营企业也需予以“关注”。此外,城投债发行利率严重分化,部分平台出现较高超额利差,在金融严监管背景下,需要谨防城投债成为打破刚兑的下一个标志性事件。

“下一阶段应重点关注房企公司债及ABS兑付风险。”余璐提示,2018年公司债到期规模接近4600亿元,回售到期规模高达万亿元,较2017年增加近1.5倍,其中房地产企业发行的公司债约占一半;同时,2018年是交易所ABS兑付高峰期,偿还规模达5300亿元以上,超过2017年到期总和的两倍,集中偿付压力明显升高。此外,煤炭、钢铁等之前已经爆发过违约的行业也值得关注。因为今年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且受到环保政策影响,内部分化趋势会增强,资质较差的企业可能出现风险状况。

  防风险待多措并举

尽管2018年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值得警惕,但专家认为不会出现债务违约潮。

李佩珈表示,2018年经济基本面仍然较好,2017年企业盈利改善的步子比较大,2018年仍处于盈利改善的大背景之下,预计不会出现大规模的违约潮。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