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中国经济总体企稳向好。过去两三年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一些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整相当见效。”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吴庆表示,之前钢铁、煤炭产能过剩、价格过低,整个行业不盈利,缺乏还款能力,有可能出现全行业违约。而在调整之后,行业产品价格提高,还款能力恢复,潜在违约企业已经少了很多,行业不会出现大规模债券违约。
为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余璐建议,未来监管部门的重点应在于防范违约对市场造成重大影响,进一步完善违约的后续处置机制,加强信息披露,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此外,她提示投资者自己应认清情况。“现在处于打破刚兑过程中,之前的违约事件之所以会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可能是因为此前没有出现过违约,导致投资者不知如何应对。”
吴庆坦言,从技术层面来看,未来可能出现更多债券违约,现在刚性兑付仍然存在于市场留下的印象中。对于监管部门来说,最重要的是“打开口子”,允许违约发生,但操作方面需有合理程序处置违约。“即便出现违约,债权人应当有明确预期,在不能够全部得到本息的情况下,能通过什么方式得到补偿。”
“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应重点防范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但对于个别企业因自身问题引发的风险,应继续坚持打破刚性兑付的原则。”潘向东表示,从整体把握,一是应做好信用风险的检测和甄别,及时识别企业信用风险事件和风险状况恶化的原因,对系统性风险的集聚及时做出反应;二是积极探索通过“债转股”等手段推动部分困难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改善,降低企业对债务滚动的依赖性;三是对已经发生违约的企业,按照法治化原则,通过市场化手段,妥善解决后续资金偿付问题,稳定市场预期,防止不安情绪蔓延;四是通过金融创新,开发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缓解信用风险对市场的冲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