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左)与习近平(右)会谈后,美企将继续把生产线撤出中国。(路透档案照)
尽管美国总统川普对他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会谈,打了超过最高分10分的「12分」成绩,但对于夹在美中2国之间的企业而言,残酷的现实依然存在:美中并未解决根本矛盾,美国企业将继续把生产线撤出中国,双边商业往来在未来几年仍将动荡不安。
华尔街日报10月30日指出,即使川普稍微调降对中关税,但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仍处于历史高点;而北京虽然暂时撤销最新一轮对稀土出口的管制,但其不透明的出口许可制度,仍令美国制造商感到沮丧。
在南韩举行的「川习会」中,美方同意将针对中国商品与「芬太尼」相关关税,从20%下调至10%;作为交换,中国承诺加强打击制造芬太尼的化学原料。川普表示,这将使多数中国商品的平均关税率从约57%降至47%。
因此,美国消费者未来购买中国制产品的价格,可能略为降低,这些商品相较其他国家的产品,将变得更有吸引力。根据中国官方数据,2025年前9个月,中国对美出口比去年同期减少近17%。
企业界则认为,由于中国商品的关税依然高于越南、泰国等国家,而且美中冲突仍可能随时再起,美企多年来将生产线移出中国的趋势仍将持续。
协助美企管理亚洲供应链的密尔瓦基ABC集团副总裁尤肯(Benjamin Jurken)指出,他的客户仍持续将产能转移至越南、马来西亚与印度等地,最新的关税调降不会改变他们的方向。
尤肯强调,许多企业早已做出战略决策,无论关税是否调降,都要在中国之外分散风险。
尼可工艺品牌公司(Nicole Craft Brands)全球采购资深副总裁索普(George Thorp)说,该公司多数手工艺产品在中国生产,但将持续寻找中国以外的新供应商,考虑越南、墨西哥、巴基斯坦、印尼与土耳其等地的工厂,因为「把所有产能放在同一个国家,实在不合逻辑。」
在越南经营儿童家具工厂的比利时商人贝尔奇(Michel Bertsch)也说,过去1年来,该公司的美国客户明显增加,纷纷寻求非中国制产品,「那些想离开中国的客户早已行动,他们不会突然又回到中国。」
至于稀土,中国同意暂停10月9日宣布的新一轮稀土出口管制,但并未改变4月推出的出口许可制度,意味著美国汽车、电子与国防企业若要进口中国稀土磁铁,仍须经过冗长的政府许可程序,往往需要数周,甚至可能遭到拒绝。
1名磁铁进口商说,即使有部分许可获准,供应链仍严重延宕。在此情况下,美企仍将持续寻找中国以外的稀土来源。西方企业与政府正投入数十亿美元,建立不依赖中国的关键矿物供应链。
报导指出,尽管川普与习近平在会晤时言语友好,但他们并未触及2国经济对立的根本原因,包括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产业补贴,以及双方对科技主导权的争夺。
纽约智库「亚洲社会政策研究所」(ASPI)副主任、前美国高阶贸易官员柯特勒(Wendy Cutler)指出,美中贸易休兵目前看来是正面的,「但我们都应该预期,未来紧张局势还会再次升高。」
来源:自由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