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格兰爱丁堡大学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对猪瘟具抗性的猪只。(示意图,美联社档案照)
英国「卫报」22日报导,苏格兰爱丁堡大学(University of Edinburgh)罗斯林研究所(Roslin Institute)的科学家,已经培育出对致命病毒性疾病具抗性的猪只。这些经基因编辑的猪只在接触猪瘟(CSF)后仍保持健康。
猪瘟是1种具高度传染性且常致命的疾病,会导致发烧、皮肤病变、抽搐、腹泻,而且通常在15天内死亡。该病毒于1966年在英国被根除,但此后仍有多次爆发疫情,迄今仍对全球养猪业构成重大威胁。
英国动植物卫生局(APHA)哺乳病毒学副主管克鲁克(Helen Crooke)指出,猪瘟对畜牧业和农民来说,都是毁灭性的灾难,英国在25年前爆发的疫情即为明证。APHA负责进行此次猪只试验,「希望这项突破能够增强畜牧业对该疾病的抵抗力。」
这项最新研究首度透过基因编辑技术展现抗病性,针对1个负责生成「DNAJC14」蛋白质的基因进行修改。此前的研究显示,该蛋白质在瘟病毒科(pestiviruses,包括猪瘟病毒)进入细胞后的复制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早期的细胞实验发现,只要改变少数几个DNA码,即可阻止病毒复制。
在这项研究中,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依据这些精确的DNA编码修改,培育出1个新的猪品系。随后,有4头经基因编辑的猪与4头未编辑的对照猪,在APHA的高防护设施中接受猪瘟病毒接种。
接种1周后,对照组猪只出现明显病征,血液中病毒量极高。相较之下,基因编辑猪则完全健康,未见任何感染迹象。研究人员监测多代基因编辑猪,未观察到健康或生育方面的负面影响。
这项研究成果已发表于「生物技术趋势」(Trends in Biotechnology)期刊。
同一基因也参与感染牛只与绵羊的瘟病毒复制过程,研究团队目前正在研究相同基因编辑,是否也能赋予这些物种抗病性。
自1960年代以来,英国偶有疫情爆发,导致约7.5万头猪被扑杀。而在中国、俄罗斯及巴西等疾病流行的国家,猪瘟透过昂贵且劳力密集的疫苗计划,以及国际贸易管制加以控制。
来源:自由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