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悬挂在台湾街头的中华民国国旗,是台湾拥有事实独立主权与身份认同的鲜明象征。(路透)
在台海局势持续成为全球焦点之际,国际知名通讯社《路透》21日发表一篇解释性报导,以问答形式深入剖析「什么是『台湾独立』?」等核心问题。报导从台湾的历史与「中华民国」的正式名称切入,阐述其「事实独立」的现状,同时也分析了更改国号等「法理台独」在台湾内部面临的极高政治门槛。此外,报导也向国际读者解读了现任总统赖清德的两岸论述,以及北京对此的强烈反应与《反分裂国家法》的威胁。
报导首先从历史角度切入,简述了台湾从荷西时期、清领、日治到战后由中华民国政府接收的历程。《路透》向读者解释,台湾的正式名称至今仍是「中华民国」(Republic of China),并厘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宣称对台主权的历史背景。
在国际地位方面,报导指出,尽管台湾目前仅有12个邦交国,且在1971年失去联合国席位,但它享有一个「事实上独立」(de facto independence)的状态。《路透》强调,台湾人民选举自己的领导人,拥有自己的军队、护照与货币,且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未统治过台湾。报导也提及美国在《台湾关系法》下的对台军售承诺,以及华府在台湾主权上不持立场的「一个中国」政策。
分析「法理台独」高门槛 点出内部政治现实
对于外界关注的台湾是否可能宣布成立「台湾共和国」,《路透》的分析点出了其在台湾内部面临的极高政治门槛。报导向国际读者解释,这并非总统一人说了算,而需要经过立法院修宪,再交付公民复决。
报导进一步阐述,修宪案需要至少4分之3的立委同意,而目前执政的民进党与主要在野党国民党席次相当,且国民党强烈反对任何改变「中华民国」国号的企图。文章点出,自2016年执政以来,民进党从未尝试推动修宪,这反映了台湾内部的政治现实。
解读赖总统论述与中国《反分裂国家法》
在如何看待现任总统赖清德的立场上,《路透》向国际读者解释了他过去自称「务实的台独工作者」的脉络,意指他认为台湾已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报导分析,赖清德上任后多次强调「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北京正是将此论述解读为他在推动「两国论」,因而称其为「分裂主义者」。报导结尾指出,中国的《反分裂国家法》为其在认定台湾寻求法理独立时,提供了采取军事行动的单方面法律基础。
来源:自由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