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基层动态 >

低年级准备考研成风 专家建议改革研招模式
时间:2018-08-11 18:56来源: 互联网 点击:

低年级准备考研成风 专家建议改革研招模式

漫画:食墨客

  暑假期间,很多学生都在认真准备考研。当下,考研正呈现低年级化的趋势,很多大二学生早早就开始准备考研,一些辅导机构和二本院校也将考研率作为宣传噱头。有人因此没能很好地在大学期间积累知识、丰富阅历。有研究生导师反映,有的考生考试成绩不错,然而实际学术研究能力较差。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4名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8.9%的受访大学生觉得周围考研低年级化的现象普遍,62.5%的受访大学生担忧考研低年级化会导致学生缺乏基本的学术训练,70.9%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大学生要有正确的发展方向,不可盲目跟风。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大学生中,36.7%的人打算考研,46.3%的人正在准备考研,7.6%的人已考研。来自一本高校的受访者占40.9%,今天新闻,二本高校的占51.5%,三本或高职的占6.6%。

  60.5%受访大学生认为考研应从大三开始准备

  刘羽(化名)是浙江嘉兴某高校应届毕业生,刚刚考完研。他介绍,身边的同学都是从大三的3月开始准备考研的。“首先会确定几个想考的学校和专业,今日新闻,搜集专业相关的信息。3月到暑假之前复习数学和英语,9月之后开始复习政治。专业课则要看每个学校的要求,购买相应的书籍自己复习或查找相关学校的考研群,会有学长学姐出售学习资料,一般是从大三暑假开始复习”。

  “有些同学认为越早准备越好,因为英语、数学这一类课程都是可以提前很早准备的。现在好的大学研究生考试竞争很激烈,有一些学生本科就读的学校不是很好,进大学就会确立考研的目标。” 刘羽说。

  调查中,60.5%的受访者认为考研应该从大三开始准备,17.8%的受访者认为应该从大四开始,16.6%的受访者觉得应该从大二开始,2.3%的受访者认为大一就应该开始准备,2.8%的受访者觉得毕业后再准备也来得及。

  78.9%的受访者觉得周围考研低年级化的现象普遍,其中,19.1%的受访者认为非常普遍。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指出,考研低年级化的情况在山东、河南比较明显,这两个省高考人数特别多,竞争激烈,有的人担心本科毕业以后就业不好,就把考研当作出路。他还向记者介绍,从统计就业率的角度来说,每个考上研究生的学生都算就业,而且算最好的就业,所以学校会很早就动员学生去考研。一旦有人考上,就会成为一种成功的示范。

  考研为什么会出现低年级化趋势?调查中,67.9%的受访者指出一些大学生觉得本科毕业就业难度大,想通过考研提升自己,51.4%的受访者指出一些地方院校把考研率作为学校办学的核心,50.5%的受访者认为研究生考试依然注重应试,应试技巧确实能够提升分数,31.3%的受访者认为这是受到考研培训机构宣传影响,25.5%的受访者指出一些大学生对未来规划不明确,把考研作为大学生活的支点。

  刘羽指出,有些家长会一直催孩子准备研究生考试,认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现在马上就要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阶段了。”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李立国表示,高等教育学校扩张很快,很多学生希望通过考研究生进入一个更高平台的学校,提高自己的学历和学位。“有些学校会在招生的时候注明每年有多少学生考上研究生、考上重点大学,以吸引学生报名”。

  李立国向记者介绍,我们国家研究生招生的制度和设计,改革开放40年来变化不大,一直是全国统一考试,分学校、分专业录取的模式。“这种模式只适合考察学生知识储备、学习掌握情况,甚至是死记硬背的能力,没有办法综合考察学生的学术潜力、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高校对这一方面还是不够重视”。

  62.5%受访大学生认为考研低年级化会导致学生缺乏基本学术训练

  刘羽告诉记者,他考研期间课程相对少,对于非专业相关课程,他有时会逃课或者在课上做考研题。

  调查中,62.5%的受访者认为考研低年级化会导致学生缺乏基本的学术训练,学术研究能力不够;54.0%的受访者认为这种情况下,导师并不能筛选出值得培养的、真正的学术研究人才;50.4%的受访者认为用备战考研代替专业学习,学生很难建立起对专业的清晰认识;41.0%的受访者认为这会导致大学生忽视全面发展;22.6%的受访者认为大学只忙着考研的学生如果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研究生读起来也会很痛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免责声明:中国民生播报网本栏目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民生播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中国民生播报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热点图片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2-2024 Chinamsbb. 中国民生播报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
1111111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1111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