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第12届中国期货分析师暨场外衍生品论坛在杭州举办,在4月21日下午的资产管理分论坛上,中金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海超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我国金融行业正在发生重要的、深层次的变革。
一方面,金融去杠杆稳步推进,各项监管措施陆续出台,资管新规着力打破刚性兑付,对产品实施净值化管理。消除监管套利,强化金融机构审慎经营,更好地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资管行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崛起,国际政策风险上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金融环境更加复杂,金融改革任务更加艰巨,进一步凸显了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特别是完善金融风险管理市场建设的迫切性,也对资产管理机构的风险管理、稳健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境外成熟市场的发展经验表明,通过利用衍生品管理资产的方向性、波动性,可以构建更加灵活的资产管理策略,增大同类型机构之间风险收益分布的差异性,避免面对同一冲击,产生强烈的市场共振。过去八年多的实践表明,机构对金融风险管理工具的潜在需求呈现持续增加态势,各类资管机构参与金融期货的广度和深度不断上升。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截至2017年年底,股指期货和国债期货开户数3.97万,保险资管、期货资管、阳光私募产品等成为金融期货市场的中坚力量。金融期货市场对资管机构规避市场风险、丰富配置策略、助推产品创新等发挥着积极作用。股指期货上市以后,资产管理能力大幅提升。通过对冲风险,可以发行多策略产品;通过多头持仓,可以发行更有吸引力的指数增强基金、创新型ETF等。此外,机构利用股指期货开展定增业务,可以有效提高上市公司融资效率,降低上市公司融资成本。这些理财产品的推出,既能满足投资者差异化的风险偏好和投资需求,使更多居民更好地分享经济金融改革带来的成果,也提高了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但是,这离实现资本市场强国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与境外成熟市场相比,我国金融期货市场起步晚、发展慢、产品少、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还不能完全满足投资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风险管理需求。
李海超表示,下一步,中金所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积极稳妥发展品种丰富、功能完备、交易适度、运行规范的金融期货市场。
具体来说,一是配合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积极推动两年期国债期货、股指期权等上市,丰富期货产品线,满足资产管理机构多元化的风险管理需求。
二是持续优化业务规则和市场参与结构,推进各个金融期货产品功能的深化。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升股指期货市场流动性,增强市场质量,恢复股指期货功能,满足投资者需求,推动实现银行、保险都入市。
三是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主席书记在博鳌论坛上的讲话精神,坚持现货市场开放的原则,积极推动金融期货市场对外开放。
四是积极探索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科技引入交易所创新、市场服务和监管当中,着力提升监管效能,进一步增强市场预判风险、发现风险、处置风险的能力,确保我国期货市场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