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因应美国计划部署数千架无人机系统,以吓阻中国侵略台湾,专家投书「解放军报」,呼吁解放军进行结构性改革。图为美军MQ-9「死神」无人侦察机。(美联社档案照)
〔国际新闻中心/综合报导〕为因应美国计划部署数千架无人机系统,以吓阻中国侵略台湾,3名军事专家投书中国人民解放军机关报「解放军报」,呼吁解放军进行结构性改革,以应对日趋关键的无人机攻击威胁。
香港「南华早报」报导,杨敬华、罗进军和肖博等人近日以「反无人作战重塑未来战争面貌」为题撰文,指出中国军方极有可能会成立专门的反无人机作战部队,以迅速应对无人机威胁,同时解决传统多任务部队效率低下的问题。
报导指出,该文由解放军喉舌发表,显示北京已注意到美国的「地狱景象」计划,即透过部署数千架无人系统,来吓阻解放军对台湾的侵略。
文章强调,强大的、可见的反无人作战能力,如同核力量、飞弹防御、网路战能力一样,已成为国家战略吓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支柱性要素。建立反无人机部队被视为一个「长期」目标,而目前的结构性调整,重点可望置于将反无人机能力整合进现有的作战单位中。例如,作者建议可以升级电子战部队,将其改造为能够进行人工智慧(AI)分析和机动干扰的智慧化反无人机单位。
据报导,解放军向反无人机能力转型的结构性调整,最早可溯及2016年,当时中国官方媒体报导,空军成立一支专门负责探测和摧毁小型无人机的部队。公开资讯显示,目前尚未在陆军、海军、火箭军等所有军种中全面建立专门的反无人机部队,但部分部队已在营或旅级单位举行过反无人机演练。
例如,中国官媒去年11月曾报导,南部战区空军某机动雷达营举行一次全员、全装备的机动预警实兵演练,重点就是应对无人机威胁。去年7月,中国和寮国举行的双边联合演习中,也纳入反无人机训练内容。
文章强调,反无人作战引发的军事变革远超技术和战术层面,其本质是战争哲学从「消灭敌人」向「控制对抗」的典范转移。在此背景下,以军事力量结构变革为基础,以装备发展策略调整为支撑,以战略吓阻能力提升为目标导向,三者协同发力共同推进军事战略结构性调整,已成为塑造未来竞争优势的必然要求和方向路径。
未来涉及无人机集群(drone swarms)及反集群作战的战争,将演变为演算法的较量,传统火力和物理性摧毁的有效性将大幅下降。「未来战争中,AI驱动下的无人集群作战将使对抗重心从物理域火力密度转向认知域决策速度,涵盖感知、决策、打击和评估各环节。」
文章还指出,在无人化作战中,强化军兵种之间以及武器装备平台间的资讯共享与协同作战极为重要。
在战略层面,作者呼吁,「推动将反无人作战纳入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核心范畴,统筹协调各军兵种、各作战要素力量;战役层面,要求一线部队自主协同构建多领域融合、多模态感知与多手段拦截的综合防御体系;战术层面,要求一线作战人员在战场上时刻警惕无人装备威胁,灵活运用多种反制手段应对。」
来源:自由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