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外期权黑平台遭警示 穿透式监管狙击“拆分”(2)

深圳一名私募基金合伙人4月18日表示,监管层对账户推进穿透式监管确有必要。“在配资案例中,只有穿透账户,才能看到投资者资金来源和杠杆倍数,才能摸清资金规模和流向,能提前防范风险。否则一旦市场整体纠偏,流动性恐慌就会产生。“

随后,2015-2016年期间P2P平台与资管机构“联姻”,创造出“定向委托投资”的互联网资管模式,一时业务风生水起。

具体来说,互联网平台将私募产品以收益权份额拆分的方式在平台网站上销售,存在公开募集的嫌疑;但产品受投资者欢迎,原因在于,投资门槛骤降至千元,产品收益率却极具竞争力。

据了解,资管产品属于私募性质,在投资门槛上、推介方式上有较为严格的限制,比如单个投资者的投资额不低于100万元,且投资人需满足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连续三年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等条件。

随后2016证监会叫停P2P私募拆分,并在2018年迎来最严监管。据了解,今年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加大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整治力度及开展验收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大力度整顿通过互联网开展的资产管理业务,用穿透式监管堵住监管漏洞。

在上述深圳私募基金合伙人看来,无论是场外配资,还是互联网资管”,抑或目前遭遇降温的场外期权业务,“拆分份额”的行为旨在降低投资门槛,但却触及投资者适当性的底线,置尚未符合业务标准的小散在风险中。

2017年7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从那时起,监管层要求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要对该办法的核心进行落实,强化“卖者有责”,经营机构在获取经营收益的同时,必须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确保权利义务的对等和统一。同时还强调“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产品”,“把合适的产品推荐给合适的投资者”。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