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新闻 >

如此生活20年,直到坠入岩浆
时间:2025-07-25 18:15来源: 未知 点击:

一排泛着金属光泽的浮选槽沉默地矗立在车间里,像一列等待吞噬什么的史前巨兽。

下方翻滚的,是粘稠、灰黑、散发着化学药剂味道的矿浆。

他们才二十岁左右。

1/ 活下来的人截肢

那是2025年7月23日上午10点20分,内蒙古呼伦贝尔,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的选矿厂。

六名东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大三学生,连同一位年轻的带队老师,正站在钢格栅板走道上,进行他们的暑期认知实习。

这是他们专业与毕业要求挂钩的实践,学校已经组织了很多年,一切本该和往年一样安全、寻常。

突然,脚下的格栅板毫无征兆地断裂、脱落。

七个人瞬间消失在所有人的视野里,坠入那“类似于泥石流”的矿浆中。

“人掉进去动不了”,一位曾去过那里的学生事后回忆。

浮选槽深达数米,内部是密度高达水两倍的矿石、水和化学药剂的混合物,其中包含强碱和氰化物等剧毒物质

槽底还有高速旋转的叶轮,转速高达每分钟三四百转,足以撕裂一切。

坠入,意味着瞬间的沉底、窒息,以及被化学品灼伤、被机械撕碎的危险。

如此生活20年,直到坠入岩浆

正观新闻报道

我觉得自己很难去想象那个瞬间。

是恐惧吗?还是被突如其来的失重感占据,来不及思考?

我试图代入,却只感到一种混杂着铁锈和化学品气味的窒息。

语言在这里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任何“身临其境”的描写都像是一种对逝者的冒犯。

我只能承认,我无法理解那种坠落。

救援持续了47分钟

结果是,六名学生全部“确认已溺亡”。

“溺亡”这个词,在官方通报里显得如此轻描淡写,以至于引发了网络上的普遍质疑。

人们愤怒地指出,

这不是简单的落水,这是坠入工业炼狱。

而“救出后确认已溺亡”的表述,更像是一种冷酷的文字游戏



网友评论

唯一的幸存者是那位带队老师,他受了重伤,代价是一条腿被截肢。

2/ 死去的好学生们

他们都是好学生

他们按照社会、父母的期待,考入著名的985高校,勤奋学习。



网友评论

他们大概是那种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努力的年轻人,**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相信按部就班地走下去,就能抵达一个安稳的未来。

这是一种无形的社会契约:

你努力,你优秀,你遵守规则,社会就应该为你提供一个安全、光明的上升通道。

他们的死,是对这份契约最残忍的背叛。

讽刺的是,这家企业曾是学校引以为傲的“优秀实践教育基地”。

就在事故发生前不久,该企业的公众号还在宣传浮选车间实现了“零事故”的安全目标,甚至宣称“顺利完成了一二系列混精二层平台地面格筛板更换”。



中国新闻周刊发布

然而,媒体调查却揭示,那块夺命的格栅板,

设计寿命5年,却已超期服役8年

并且在2023年就被通报过“承载力不足”。



正观新闻报道

所谓的“更换”,究竟是真实的工程,还是一纸空文的汇报?

事故调查组发现,涉事企业2月份虽对格栅板进行过一次“局部更换”,但:

未对局部焊缝做无损检测;事发平台日常承载标识缺失,未限定同时站立人数;学校与企业签署的《教学实习安全协议》未明确现场监护、限员和应急流程。



腾讯新闻报道

3/ 事后的歉意

面对这样的事情,我同样感到一种心虚。

能轻易地谴责企业的草菅人命,谴责监管的层层失守,但这背后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积重难返的管理惰性,又岂是几句愤怒的口号能够厘清的?

这是一种结构性的困境。

企业追求利润,学校需要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渴望获得实践经验和学分。

每一个环节看起来都合情合理,但当它们以一种漫不经心的方式链接在一起时,悲剧就发生了。

我们习惯于在事故后寻找一个或几个“罪魁祸首”,将他们绳之以法,仿佛这样正义就得到了伸张。

但这往往会让我们忽略一个更深层的问题:

那个允许悲剧发生的系统,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审视和改变?

我不知道。只知道,这些孩子,

如此生活二十年,直到坠入泥浆。

一群刚刚成年、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年轻人,他们短暂的一生,最终的结局却是以一种不堪的、没有尊严的方式,消融在工业的废料里。

事件发生后,涉事企业中金黄金发布公告,表示“沉痛哀悼”和“深表歉意”。

内蒙古自治区宣布成立调查组,进行提级调查。

涉事矿厂停产,公司股价大跌。

律师分析,相关责任人可能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

这一切都像是标准流程,一步一步,有条不紊。

可那些年轻的生命呢?

他们不是流程,不是数据,不是新闻标题里的一个数字。

他们是父母在二十年里倾注了全部心血的骄傲,是朋友深夜聊天时可以交付后背的伙伴,是恋人眼中闪烁着未来的星光。

他们的生命,在那个瞬间被强行画上了休止符。

他们的未来,连同他们自己,都被那片泥浆吞噬了。

我总在想,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

仅仅是愤怒和哀悼吗?

愤怒会平息,哀悼会淡去。

或许,更重要的是保持追问。

追问那块格栅板为何没能被及时焊死,追问安全巡检为何形同虚设,追问未来的实习学生,能否拥有一个真正安全的学习环境。

4/如何偿还

人类学家说,牺牲的本质,是为了换取某种神圣的东西:

一场丰收,一次胜利,一个群体的延续。

那么,这六个年轻人的“牺牲”,换来了什么?

如果它只能换来几句道歉、几笔赔偿、几个责任人的撤职,而后一切照旧,那么这不是牺牲,这只是白白死去了。

我们社会有一种可怕的惯性,那就是遗忘。

再大的悲剧,在时间的冲刷下,也可能沦为历史档案里一行冰冷的文字。

为了抵抗这种遗忘,我们需要为他们建立一座纪念碑。

这座碑不应是石头,而应是问责。

不应刻着名字,而应刻着原因。

如果一次坠落,不能让所有悬在空中的人都低头看看自己的脚下;

如果一片泥浆,不能让我们警惕所有光鲜表面下的污浊,那么悲剧就永远只是悲剧,而不会成为教训。

我们亏欠他们一个没有谎言的真相。

我们更亏欠未来的年轻人一个真正安全的承诺。

这债,要如何偿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免责声明:中国民生播报网本栏目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民生播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中国民生播报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Copyright © 2002-2025 Chinamsbb. 中国民生播报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
1111111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1111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