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斯图加特国立自然史博物馆制作的「奇迹蜥」(Mirasaura grauvogeli) 模型,生动还原了其在三叠纪树林间栖息的样貌及其背部独特的华丽饰物。(图:斯图加特国立自然史博物馆)
〔编译陈成良/综合报导〕一种前所未见的神秘构造,在距今2.47亿年前的爬行动物化石上被发现,其背部的华丽饰物既非鳞片、也非骨骼、更非羽毛。根据科学新闻网站《Science Alert》报导,这项发表于《自然》(Nature)期刊的研究,可能将改写我们对早期爬行动物外观与演化复杂性的认知。
这种被命名为「奇迹蜥」(Mirasaura grauvogeli)的已灭绝爬行动物,生活于三叠纪,是一种在树上以利爪捕食昆虫的小型蜥蜴。德国斯图加特国立自然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史皮克曼(Stephan Spiekman)指出,这项发现最惊人之处在于其背部的皮肤衍生物,它比已知最早的羽毛化石更古老,且没有羽毛的分支结构,也缺乏恐龙的骨质棘刺。
史皮克曼表示:「这绝对是全新的东西。」他解释,在此之前,科学界普遍认为复杂的皮肤衍生物(如毛发与羽毛)仅限于哺乳动物与鸟类及其近亲。奇迹蜥的发现证明,在恐龙演化出羽饰的久远之前,另一支爬行动物已具备发展复杂皮肤附属物的遗传潜力。
团队分析了超过80件化石,推测这种神秘构造可能由角蛋白(keratin)构成,类似于指甲或爪子。其功能可能并非用于飞行或保暖,而更偏向「视觉沟通」,例如吓阻掠食者或用于物种内的信号传递。更有趣的是,化石中的黑素体(melanosomes)痕迹,其几何形状竟与构成羽毛颜色的黑素体一致,再次突显了其独特性。

「奇迹蜥」的正模标本(holotype)化石,清晰可见其鸟喙状的头骨,以及上方扇状的背冠印痕,这正是既非鳞片也非羽毛的神秘构造之直接证据。(图:斯图加特国立自然史博物馆)
来源:自由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