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恐龙示意图。(路透档案照)
〔编译管淑平/综合报导〕长期以来电影中的恐龙形象,都是会凶猛地高声嘶吼,但是,在中国发现的一具恐龙化石却显示,并非所有恐龙都有如此威猛的吼声,有些恐龙的声音,可能更像鸟叫。
《纽约时报》18日报导,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11日在「PeerJ」期刊发表研究报告,在中国河北省发现一具植食性恐龙化石,令人意外地保存了类似鸟类的喉部构造,为鸟类起源可能可追溯到恐龙时代提供线索。
报告作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古生物学家徐星表示,这只长约61公分的恐龙,被命名为「蒲牢龙」(Pulaosaurus),属于演化树上较早期的鸟臀目新鸟臀类,研究人员在一处有1亿6300万年历史的岩层发现其化石,大致完整的骨骼可让人一窥,这种跑得快的有喙动物解剖构造。
令研究人员最感兴趣的是,蒲牢龙的喉部构造。脊椎动物发声器官在保护呼吸道和发声上扮演重要角色,大多数现存爬虫类的这类组织是由软骨构成,能发出简单的吼叫、咕哝、哼吟或唧唧声;现代鸟类的发声器官含有部分的精巧骨骼结构,能发出更复杂的声音,有些甚至能模仿人类说话。
目前所发现第一个保存了发声器官的非鸟类恐龙化石,是2023年首度发表相关研究报告的绘龙(Pinacosaurus),绘龙缺乏鸟类的独特发声器官鸣管,但是其骨质喉部的尺寸和可活动程度,可能都足以发出类似鸟类的叫声。徐星说,蒲牢龙似乎也有类似的发声构造,尽管较不发达。
绘龙存活年代比蒲牢龙晚了数百万年,徐星指出,尽管两者可能在演化分支上各自独立演化,但是不同类群具有相似的发声构造,显示早在2亿3000万年前恐龙的最早期祖先,或许就已经会发出类似鸟叫的声音。至于蒲牢龙的叫声是啾啾声、吱吱声,或是像小鳄鱼的唧唧声,徐星说,「我们不知道」,「可能是某种奇怪的声音,很难预测」。
来源:自由时报 责任编辑:admin